名師專欄

談企業倫理iconicon

content_photo
講企業倫理之前,我想先講一下什麼是倫理?

倫理是人與人相處應遵守的原則,大家都遵守這些原則,人與人才可以和諧相處,社會才可以祥和、安定、有秩序。齊景公問政,孔子曰:「君君,臣臣,父父,子子。」齊景公曰:「善哉!信如君不君,臣不臣,父不父,子不子,雖有栗,吾得而食諸?」人在社會上扮演不同的角色,各有應遵守的倫理。在家庭中,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。兄友弟恭也可以延伸到社會上:「四海之內皆兄弟也。」在朝廷中,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如果父親沒有父親的樣子,兒子沒有兒子的樣子,就可能發生家庭不幸,甚至釀成悲劇。如果君不君,臣不臣,甚至「君之視臣如草芥,則臣之視君如寇讎。」朝廷還能維持下去嗎?

倫理從何而來呢?倫理來自人性利他之關懷。看到別人幸福,自己覺得高興,看到別人不幸,自己覺得哀傷。社會上看不得人家好,看見人家好,生出嫉妒之心、想打倒的人固然有。然而畢竟是少數。孟子說:「無惻隱之心非人也!」西哲Adam Smith也說:不論人如何自私,在他內心深處,必有若干原則,讓他關心別人的幸福和喜樂,這就是同情和憐憫,也就是當我們看到或想到別人不幸所感到的情緒。我們從別人的哀傷中感到哀傷,是顯而易見的事實,不需要任何證明。

人皆有利他之心才能組成社會,追求共同的利益,包括功名利祿,而且從共同組成的社會中產生情義和倫理等高貴的情操,成為更上一層的價值和理想,讓人生豐富。

基本上利他有兩個不同的層次,較低的層次是公平(justice),較高的層次是仁慈(beneficence),公平是不減少別人的利益,仁慈是增加別人的利益。公平是絕對的責任,非要求不可;或絕對的義務,非做到不可。因為如果傷到別人的利益,別人必不肯善罷干休,就會引起爭端,發生衝突,破壞社會的和諧與安定,自己也得不到好處。仁慈讓人溫暖,讓社會美好,但我們不能強人仁慈,強人仁慈即傷害到公平,所以仁慈只能期待,不能要求。

仁慈相當於儒家的仁。仁是寬廣的愛心。孔子說:「仁者愛人。」又說:「仁遠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」仁有不同的程度,又有不同的形式,並非在所有情形下都一樣。所以孔子的弟子們問仁,孔子給他們不同的答案。社會學家有人說中國倫理有差等,對自己人和不是自己人不一樣:「有關係就沒有關係,沒有關係就有關係。」西方的倫理則是一致的。其實對親友和對路人不同,天下都是一樣的。沒有愛心固然不對,對大家的愛心都一樣也有問題。老天爺對人的愛心不是這樣設計的。孟子說:「楊子為我,是無君也,墨子兼愛,是無父也;無父無君,是禽獸也。」無父是沒有家庭觀念,無君是沒有社會觀念,所以孟子罵得很厲害。

現在講企業倫理,企業倫理和一般倫理有什麼不同?企業是個人組織起來用以創造價值或附加價值,從而賺取利潤的工具或手段。個人是主體,企業是手段,手段和主體應遵守的倫理不同。社會有各種組織,各有不同設立的目的與社會任務。企業的社會任務是創造經濟價值,產生所得,提供就業,創造所得與就業就是企業對社會的貢獻。企業不是組織起來行善的。

企業倫理止於公平,不及於仁慈。企業活動在公平的原則下,不傷害任何其他人的利益,則其所創造的價值,就是社會因而增加的淨價值,其所創造的價值大,利潤就大。利潤大小反映企業對社會貢獻的大小。因此公平不僅在倫理上有重大意義,也有重大的經濟意義。Adam Smith說: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,冥冥中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,帶領我們達成公眾的利益,而且比蓄意想達成公共利益更有效。所以Smith的現代信徒Milton Friedman說:「企業只有一個社會責任,就是在遊戲規則範圍內使用其資源,從事增加利潤的活動,所謂遊戲規則就是誠實不欺,從事公開自由的競爭。」很多人誤解了Friedman的意思,只引用他文章的標題:「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.」

過去資本市場尚不發達,環境問題尚不嚴重,我們比較關心顧客受欺騙,員工被剝削,所以傳統企業倫理比較重視「貨真價實,童叟無欺」。馬克斯提出「剩餘價值學說」,認為資本家剝削勞動者的「剩餘價值」,成為共產主義的基礎理論。晚近重大企業弊端反而是企業對投資人、對銀行、對社會大眾的傷害,以及對環境的破壞,包括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地球暖化、氣候惡化。企業原是個人成立起來賺錢的工具,投資大眾買股票想賺錢,公司的經理人原是受託的代理人,理應對投資人忠心,卻反過來「飼老鼠,咬布袋。」曾子曰:「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….。」2001年12月的Enron案和2002年6月的WorldCom案都是企業經理人傷害投資人和無辜社會大眾的例子。2008年8月Lehman Brothers破產,美國眾院政府監督改革委員會主席Henry Waxman問Lehman Brothers的CEO Richard Fuld說:「你的公司如今破產了,我們的國家陷入危機,你卻給自己弄到4億8千萬美元。我問你一個基本問題,這樣算公平嗎?」

企業倫理的功能在於維持一個公平的環境,讓所有人都不受到傷害,而使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在一定技術條件下達到最大。這種貢獻不是企業捐錢做公益,小恩小惠,所能比較的。過去人們不知道企業創造經濟價值的社會貢獻,以為做生意賺錢不好,要「以義制利」。朱熹以為經商致富足以害道,對於弟子經商只給予維持衣食無虞的限度。王陽明雖說:「古者四民異業而同道。」但又說治生「不可以之為首務,徒生營利之心。」只有「調停得心體無累」,才能「不失其為聖為賢。」

陽明先生的話可以作多方面的解釋。一方面那個時代的人,不知道生產是創造價值的活動,對社會是一種貢獻,賺到錢內心無法統一,有矛盾的感覺。另一方面我們如果做到先義後利,以義制利,就不會有企業醜聞了。而人若能先義後利,表示把倫理看得比財富重要,這才是理想社會應有的價值觀。

現在資本主義的危機是將賺錢放在倫理前面,企業醜聞就難避免。MIT的Lester Thurow說,企業醜聞是資本主義的常態而非異數。Thurow說:資本主義是健全的,因為經濟壓力才走上不法的道路。當繁榮接近尾聲,好景已成過去,但大家仍得達成財務目標,達不到目標有人就得走路,於是在數字上動手腳,時間一久,愈陷愈深,最後終致不可收拾。Thurow說,假帳從來不是憑空捏造,會計師受人僱用,簽證企業自己做的財報,很難不予配合。

所以企業倫理雖然是一種組織倫理,仍需要個人倫理來維持,有所為有所不為。而個人能做到有所不為,需要社會有一定的支援體系,獎善懲惡,不要讓好人吃虧,讓壞人老是佔便宜。尼克森做美國總統時在白宮錄音,後來「水門案」東窗事發,錄音帶成了犯罪證據,他想加以銷毀,但管錄音帶的老太太不答應,只好黯然下台。陳水扁做總統時貪污,也因給他管帳的陳鎮慧小姐作證,讓他無所遁形。這兩位女士很了不起,但法律保護讓她們膽敢不畏強梁,堅持正義。

我從2001年教企業倫理以來,越來越覺得現代西方資本主義需要傳統中國價值觀配合,也就是把倫理放在利益前面,才能健全發展。孔子說:「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,得之不處也。」又說:「富而可求也,雖執鞭之士,吾亦為之;如不可求,從吾所好。」中國古之君子何以能作到「簞食」、「瓢飲」而不改其樂呢?因為在他們生活中,除了倫理尚有一個廣大的精神世界,不需要物質也可以快樂。蘇東坡說:「以見予之無所至而不樂者,蓋游於物之外也。」

(2011年3月18日講,9月29日整理完稿。)